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这也是干一行爱一行。”
从南桥走沙洪公路经笆头再进乡村公路到张冉村。
公路没有睡眠的时间,只有打个盹的时候。
一路上各种驶生西部的大货车,从南方的发达城市经大县开往西部,拉通着西部与内地与沿海的经济发展距离,满足各地的所需物资。
小黄不时地打暗着指示灯,让车辆安全擦肩呼啸而过。
张冉村的张家的平房里灯火通明,冉腊娥在声嘶力竭地悲切地嚎啕痛哭着,张友琼窜前跑后,忙得没有头绪,不知该怎么张罗支派,只好不时地来到冉腊娥身边问这问那。
有邻居一旁提醒冉腊娥说:“张爷的寿衣准备没有?”
冉腊娥这才止住哭,立起身子到房里的衣柜里找出一叠青布衣服,又踩着凳子到柜顶上搬下一捆草纸。
冉腊娥是有心人,自张老爹卧床不起,她就找村里的裁缝做了这套长袍寿衣。
她知道,老人完全是因天气暴热而身体受不了起的病,接村医来看过。
吃过伤风感冒之类的药丸还输了液,也不见好转。
那持续的高温蒸得让人喘不过气来,据说是太阳黑子暴炸所致。
不知道是谁替他家请来了打丧鼓的师傅。
后来听说是他们自己闻讯找上门来的,都市场经济了么。
他们按风俗给张老爹出榻换衣。
冉腊娥代替着女儿的孝敬作用给公公前三后四的抹汗。
丧鼓师傅掐指算着时辰,又指挥几个汉子将张老爹干瘪的僵尸抬到堂屋的停尸榻上,头朝内腿朝外的。
如果是女人死了则刚好相反,停尸要头朝外,腿朝内的,要对得起天神。
张友琼替母亲搬出黄草纸,丧鼓师傅让她去找来一个破瓷盆或铁锅,在张老爹的脚前烧着,这被称着是倒头纸,需9斤4两。
纸钱大概是送死人去阴间路上花用的,阴间不仅黑暗,还很遥远,需用香千的青烟引路升天的。
当然,谁也没有见过死人用钱,是民间佛教世代沿袭下来的风俗罢了。
很快,曾国超赶到张家。
张友琼象见了父亲似的有了主心骨,一股辛酸涌到胸口,泪水涮涮地,哭丧着和曾国超打招呼。
曾国超简单地问了下张老爹死去病因和时间。
最终是人的机能表竭退化,老死的。
咽气的时间是11点50分,也就是说是昨天的日子。
体弱有病的老人多半是熬不过暑天寒冬,瞑目去极乐世界的。
曾国超正在问有没有村干部来,村支书张作芳惺松着眼起来了。
他们还是张家同族的,只是辈份隔着,张作芳是重孙辈的。
曾国超约了张作芳,丧鼓师傅,还有张友琼等到邻居家打坐,商议丧事办理的有关事宜。
又有冉小成等村干部也闻讯来到。
曾国超象是主持一个小会议,郑重而含悲地说:“张老爹叫了多谢,后事就靠大家吃亏帮忙了。
还是发个讣告,请老先生执笔。
治丧委员会就算了,反正由村里操办。
你张书记就要挂帅了。
要是老县长在,也不必这样烦劳大家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