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和靖惊讶地看着宣惠,她不知道自己的惊讶是因为小妹妹能说出来这样一番话,还是因为宣惠话里隐隐透出来的意思。
她迟疑地问道:“妹妹……可是听说了什么?”
宣惠反问道:“姐姐以为我听到了什么?”
和靖愣住,半晌才不悦地说:“妹妹可是疑心姐姐对薛公子有……有什么念头?这你可就猜错了。
原本半年前妹妹与文瑾县主闹出来的事情就众人皆知,姐姐我又怎么会去趟这趟浑水呢?”
她脸上的表情绷得紧紧的,多了几分戾气,一改往日温和从容的模样。
宣惠皱了皱眉,第一次觉得这位二姐并不想平时看上去的那样敦厚和睦。
她想了想,笑道:“瞧咱们姐儿俩,你误会了我,我也误会了你!
我亲手给姐姐沏杯茶赔罪,如何?”
和靖紧绷的面容松弛了下来,便笑着应了声好。
*
大周的秋试多在八月初开始,一试三场,每场三天。
等薛元翰八月初十从考场出来时,他已是蓬头垢面、两腿发虚,带着眼下的乌青。
昌邑伯坐在马车内,撩着帘子找。
待看到时,心里有些不是滋味。
自家本是勋贵,有儿子为国捐躯,女儿后宫为妃,薛元翰的爵位是稳稳地能承袭。
可是儿子就是个血淋淋的例子,武职不必文官尊贵,又有战死沙场的风险,更有战败夺爵的可能。
既有如此聪敏的孙子,他总要试一试,给家里改换一下门庭。
家仆把薛元翰扶进马车,他给昌邑伯行过礼,就一头栽倒在软和的靠垫上,似是要睡去。
昌邑伯严肃地说道:“才第一次下场,就成了这个样子。
来年春闱我看你是挨不住的!
还不给我好好坐起来!”
薛元翰低低应了声“是”
,爬起来端正地坐好。
昌邑伯这才满意地点点头,说道:“我前日给杜学士送了拜帖,说今日散场要去他家拜访,他已经应了。
咱们先回家,你好好吃顿饭,再梳洗梳洗。
然后就去杜家,把你做的文章背与杜学士,看他怎么说。”
薛元翰觉得十分疲累,像是使尽了所有气力朝着一个地方使劲。
现在秋试已经结束,身体如同被掏空了一般,一动也不想动。
他知道祖父心急,况且早已安排好了,他便默默地点了点头,听着马蹄在青石路上滴滴答答的声音,随着马车晃动的节奏闭目养神。
回到昌邑伯府,薛元翰随着祖父进了内院。
刚跨进院门,便有小丫头向正房跑去,边跑还边叫着:“回来了!
伯爷和少爷回来了!”
随后便有丫头从正房里头把帘子挑起来,里面走出来一位花信年纪的素妆妇人,却是薛元翰的母亲。